一夜之间,两家央企都换帅了

2025-08-04

同一天,两家上市央企都发布了高管变动通告:

中国金茂变更董事长;

招商积余更换总经理。

对于高管的变更,金茂属于原董事长张增根”到龄退休“,招商积余则属于”常规轮岗“。

张增根2023年5月空降金茂,恰逢金茂前董事长李丛瑞”33天闪离“尴尬时刻,此时的房地产行业正经历”ICU调整“,这位58岁的老将如同消防员冲进火场,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大任务:

把2023年69亿亏损扭转为2024年10亿盈利;推动组织架构‘瘦身健体’,管理费用,营销开支,融资成本三连降;重构”全链竞争力“,把开发商从‘蒙眼狂奔’模式调成‘精准狙击’模式。

加拿大网站

但张增根上任时的年龄已经58岁了,这似乎也早就注定他将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,就像NBA球队签老将打短工,要的就是更衣室稳定+关键场次经验。

接棒的陶天海今年才49岁,但在金茂来说属于”活化石“,2000年就加入了金茂,迄今已有近25年光景。

其在金茂的经历是从战略规划到成本合约,再到后面封疆大吏,前期十多年的历练的岗位都属于金茂的”钱袋子“部门,而这也造就了其”省钱“的独门绝技。

虽然上海任期业绩被中海、保利碾压,但恰好证明,当同行在上海这座魔都厮杀时,他的队伍‘猥琐发育’,并在2024年展现出足够强的韧性。

人生有多少个25年,陶天海的25年司龄足够把公司流程刻进DNA,这种“自己人”属性在央企改革中堪比免死金牌。

金茂2024年的财报显示,盈利靠的不是销售额暴涨,而是“减值拨备下降+控费提效”,这说明行业已从“赌土地升值”变为“比成本控制”;

而恰好陶天海的成本合约背景,就是金茂扭亏为盈的技能包,这可能也给众多房企一个思路,在未来增量市场不明确的情况下,房企CFO会比营销总更重要。

一夜之间,两家央企都换帅了

让一个一线战绩平平的高管掌舵,反而能规避激进扩张风险,毕竟在”活下去“成为主旋律时,会省钱比会赚钱更稀缺。

另外,升任董事长的陶天海今年才49岁,正值黄金年龄,既能保证至少5年稳定任期,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金茂的未来。

结合张增根、陶天海两任董事长,金茂恰好在这两年中经历了”老将灭明火,管家守余粮“的状态。

未来陶天海能否把上海时期的韬光养晦”升级为全国版”,就看这位“金茂账房先生”能不能把算盘打出火星子了。

翻看招商积余的领导班子名单,这简直就是招商蛇口的”校友会“,从聂黎明、吕斌到新任陈智恒,清一色招商蛇口地产出身的悍将。

将地产高管调去物业公司任职,这似乎是招商积余的一个传统,在招商积余董事会11个人的名单中,有7个人有地产背景,这哪里是物业公司,分明是招商蛇口的”第二战区“。

这种人事布局相当于把地产开发的重炮集群”(资金、资源、政商关系)改造成物业服务的“精准导弹”。

陈海照过去四年带着招商积余狂揽50%营收增长,证明地产老炮转到物业,就是降维打击。

我们都知道,物企的本质是服务,数字科技化眼下正是各大物业提升服务力,降本增效的利器。

陈智恒的简历里最扎眼的是“招商蛇口数字城市科技公司总经理”头衔——这相当于在开发商体系里搞过“未来城市实验室”的极客。

如今空降物业公司,摆明要玩票大的:给传统的保安巡逻、设备维护穿上“智慧马甲”。

想想看,当其他物企还在纠结“要不要买几台扫地机器人”,背靠招商系的招商积余可能已经在谋划:用物联网重构社区能源系统,拿大数据分析业主消费习惯,甚至把物业管家训练成AI数字人

陈智恒的到任,就是要把当年在数字城市画过的PPT,在物业场景里变现成真金白银。

当然,这场人事变动的背后,也代表着另外一种趋势,在房地产高杠杆模式退潮的当下,物业板块就是央企的”诺亚方舟“,物企属于轻资产,现金流稳定,政策风险低。

将更多的精兵强将往这里调,既能规避地产主业的调控风险,又能利用物业平台来整合集团多元化资源,毕竟招商蛇口除了地产、物业、还有金融、航运等多业态。

只不过,近些年招商积余高管变动有些频繁,且之前不少地产老炮调动到物业,最终也是走了,陈智恒能走多远,不知道!

过去几年,招商积余历经三任董事长,终没有改善盈利能力长期处于低位的难题。

招商积余需要科技化去提升业绩,去改善盈利,经验丰富的陈智恒正好”专业对口“,这一次,陈智恒能做到吗?

总之,一天之内,两家央企都换了新”掌门”,一个需要带着中国金茂"精打细算",一个是要带着物企“轻舞飞扬”。

这场行业变局,可比《庆余年》的权谋大戏还让人期待——毕竟,在报表里写故事,可比在剧本里编故事刺激多了。